第2課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(shù)
學習目標 1.掌握董仲舒新儒學思想
2.知道漢武帝尊儒的措施,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(tǒng)思想的史實。
【預習檢測】
一、背景
1.漢初,統(tǒng)治者吸取道家“無為而治”的思想,采取____________的政策。[來源:學科網(wǎng)ZXXK]
2.漢武帝時,社會潛伏
二、提出
1.特點:董仲舒把__________、__________和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。
2.內(nèi)容
①提出“________________”和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(shù)”的主張。
②宣揚“____________”,并提出“天人合一”和“天人感應”學說。
③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,后人歸納為“____________”。
3.作用:有利于鞏固君權(quán),維護統(tǒng)治秩序,對扭轉(zhuǎn)內(nèi)外松弛的局勢十分有利。
三、成為正統(tǒng)
1.表現(xiàn)
①起用________參與國家大政。[來源:學科網(wǎng)]
②____________成為國家規(guī)定的教科書。[來源:學*科*網(wǎng)Z*X*X*K]
③興辦________,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(guī),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。
④全國各郡縣設(shè)立學校,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。
2.影響: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(tǒng)治者推崇的________思想,逐漸成為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【合作探究一】漢初的社會狀況
材料一:古者諸侯不過百里,強弱之形易制。今諸侯或連城數(shù)十,地方千里,緩則驕奢易為淫亂,急則阻其強而會從以逆京師。
——《史記·平津侯主父列傳》
材料二:富者田連阡陌,貧者無立錐之地。……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,而食犬彘之食。
──《漢書·食貨志》
材料三:匈奴復絕和親。大入上郡、云中各三萬騎,所殺略甚眾而去……攻當路塞,往往入盜于漢邊,不可勝數(shù)。
──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
根據(jù)材料,西漢初期“無為而治”,結(jié)果如何?
【合作探究二】董仲舒新儒學思想
董仲舒是漢代儒家代表人物,也是使儒家思想成為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主流思想的關(guān)鍵人物。董仲舒是西漢哲學家,今文經(jīng)學大師。漢景帝時期,董仲舒得到了“專精于述古”的聲譽,當上了“博士”
材料一:《春秋》大一統(tǒng)者,天地之常經(jīng),古今之通誼也。今師異道,人異論,百家殊方,指意不同,是以上亡以持一統(tǒng);法制數(shù)變,下不知所守,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(shù)者,皆絕某道,勿使并進。邪辟之說滅息,然后統(tǒng)紀可一,而法度可明,民知所從矣。
──班固《漢書·董仲舒?zhèn)鳌?span>
材料二:“天者,百神之大君也……天者,萬物之祖,萬物非天不生。……天亦有喜怒之氣,哀樂之心,與人相副,以類合之,天人一也?!?span>
“天生民性,有善質(zhì)而未能善,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,此天意也。天子受命于天,天下受命于天子,受命之君,天意之所予也。與天同者大治,與天異者大亂。王道以教化為大務,以刑罰為輔。”
——摘編自《春秋繁露》
材料三: 君臣、父子、夫婦之義,皆與諸陰陽之道。君為陽,臣為陰,父為陽,子為陰,夫為陽,妻為陰?!醯乐V,可求于天
——《春秋繁露·基義》
材料四 : 夫仁誼(義)禮知(智)信五常之道,王者所當修飭也;五者修飭,故受天之祐……
——《漢書·董仲舒?zhèn)鳌?span>
上述材料分別體現(xiàn)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張? 分析其特點和實質(zhì)?
【合作探究三】漢代儒學成為正統(tǒng)思想
措施
如何評價新儒學?
【課堂檢測】1.西漢初年,統(tǒng)治者推行休養(yǎng)生息政策,關(guān)注民生,恢復生產(chǎn)。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來源于( )[來源:學&科&網(wǎng)Z&X&X&K]
A.儒家思想 B.法家思想 C.道家思想 D.墨家思想
2.《漢書?食貨志》載:“堯、禹有九年之水,湯有七年之旱。”旱災發(fā)生后,商王湯即命在郊外設(shè)祭壇,每日安排人行“郊祭”,祈求上天降雨。這體現(xiàn)了( )
A.三綱五常的思想 B.君權(quán)神授的思想
C.無為而治的思想 D.天人感應的思想
3.清朝學者趙翼說:“西漢開國,功臣多出于亡命無賴;至東漢中興,則諸將皆有儒者氣象?!背霈F(xiàn)“儒者氣象”是因為( )
A.孔子有教無類 B.孔子創(chuàng)立儒家學派
C.儒學成為正統(tǒng)思想 D.“五經(jīng)”的流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