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
馬 楠
應該說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教學形式是沒有瑕疵的,伴隨新課程強調(diào)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學習方式,有些教師對小組討論學習方式產(chǎn)生了誤解,將這種教學方式等同于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(zhì)特征,作為衡量新課程教學與傳統(tǒng)型課程的標準,認為課堂教學中若沒有小組討論,就違背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。這其實是一種片面的理解,難免會出現(xiàn)一些問題,不能達到預期目的。我們平時自己的課堂上,或者其它公開課上,都出現(xiàn)過這種小組討論失敗達不到預期目標的情況。究其原因,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:
1.重形式輕實質(zhì)
在開展小組合作前,教師對小組成員應擔負的角色也沒有定位,缺乏明確的分工。學生不知道怎樣合作,以為只要說了話就算是合作了,表面上看來非常有課堂氣氛,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,為討論而討論,難得深入。
我在聽課時,經(jīng)??匆妼W生在小組內(nèi)朗讀時,幾個學生圍在一起,自己管自己讀,小組間的交流很少,基本上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,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,沒有發(fā)揮小組合作的優(yōu)勢。究其原因,有的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,還沒有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,教師沒有及時提醒和指導每個組的學生怎樣進行相互討論和交流,也就是提前培養(yǎng)意識不到位。
2.學生分工的不均衡。
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,學生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助、互動的關(guān)系。但在小組活動中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不友好、不傾聽、不分享的現(xiàn)象,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。如在聽一節(jié)王芳《最后一課》時,教師要求學生小組內(nèi)分人物探究,但坐在我前面的幾個學生到別的組完成,還只進行了三分之二,因為段落分工不清楚。
3.參與度的不均衡。
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,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,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,困難學生成了聽眾,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。凡是聽過課的教師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發(fā)現(xiàn):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發(fā)言的機會多,代表小組匯報的現(xiàn)象多。
4.討論主題的隨意性、寬泛性。
因為新課標強調(diào)開放性的教學方式,在組織學生合作時,一般很少根據(jù)課文確定中心討論的主題,僅是讓學生談談自己看過文章的感受。每個人對文本的閱讀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,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,“談閱讀感受”這種話題確實每個學生都有話說,但將其用于學生間小組合作討論就顯得問題大而空,討論的實效性太差。
5.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足。
我們老師上課時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,不一會兒,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。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,她在安排課堂討論時忽視了合作之前學生的充分思考準備,尤其是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夠,問題一提出來,馬上就讓學生進入合作交流狀態(tài)。合作就難以沿著正確的軌道進行,目標也就難以達成。盡管該教師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提示、暗示、牽引,但他們還是很難跟上節(jié)奏,討論的效果大打折扣。這完全是因為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足造成的。
6.忽視點評和總結(jié)。
根據(jù)青少年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,他們很難在討論中達成共識。他們沒有在思考的基礎(chǔ)上積極參與發(fā)言,也沒有傾聽同學的發(fā)言,更沒有認真分析、思考他人的長處與不足。在每位學生發(fā)言后,教師應用一兩句話點評,及時給予肯定。然而現(xiàn)在開放性的教學強調(diào)沒有標準答案,對問題的思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,這使很多老師除了對學生的思考進行象征性的表揚之后,并不對其進行點評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那些意見相左或者對他人見解有疑問的同學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釋,從而使學生對小組討論的態(tài)度越來越冷淡,僅注重于自己的思考。
所以,在教學中我們要關(guān)注合作過程中的問題,盡量高效合作。